第10小章(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沈砚之指尖一颤,镇纸险些滑落。.5?d/s,c*w¢.?c?o′m?他想起三年前地窖里,林青蘅接过水囊时,袖角那道被他用匕首割开的口子。原来这小子把布片剪成笛膜,一吹就是数十年,让北境的风里,始终裹着他衣袖的味道。
“你总把破烂当宝贝。”沈砚之声音发哑,伸手想去摸那片布,却被林青蘅躲开。
“这不是破烂。”林青蘅把玉笛抱在怀里,像抱着易碎的梦,“就像你藏了半块硬饼三年,像我把你的刀疤刻进竹鞘……”他顿了顿,雾气氤氲了眼睫,“有些东西烂在心里,反而比新的暖。”
风穿过竹枝,摇落的雾水打在砚台上,惊起一圈墨涟漪。沈砚之看见林青蘅腕间的旧疤在雾中泛红,那是替他挡箭时留下的,形状恰似他刻在刀鞘上的残梅。
“青蘅,”他忽然开口,指尖蹭过镇纸上的“砚”字刻痕,“当年在地窖里,我不该骂你‘疯了’。!伍¨4?墈/书′ *首\发?”
林青蘅猛地抬头,玉笛从膝间滑落,红丝线缠住了沈砚之的手腕。“我知道,”他声音轻得像雾,“你是怕我护着断笛,护不住自己。”
“不是。”沈砚之握住他的手,指腹碾过他掌心的笛茧,“我是怕……”他喉结滚动,看见林青蘅眼里映着自己的模样,“怕烽烟把你吹跑了,我连块硬饼都留不住。”
雾气忽然浓了,裹着湘妃竹的清香。林青蘅的睫毛上凝着水珠,不知是雾是泪。他想起沈砚之每次磨墨时,总会把墨锭焐热了再放进砚池,想起迁都路上,这人用体温暖他冻僵的手指,想起所有未说出口的话,都藏在刀鞘的刻痕与笛膜的布片里。
“砚之,”他反握住沈砚之的手,掌心的薄茧蹭过对方的刀疤,“其实我吹了一辈子笛,最想吹进你砚池里的……”
“是什么?”沈砚之追问,指腹触到他颤抖的指尖。?白~马*书-院′ `首~发\
林青蘅忽然笑了,捡起地上的玉笛,凑到沈砚之耳边吹了个音。那音不成调,却带着滚烫的气息,像极了当年地窖里,两人分食硬饼时,彼此呵出的白气。
“是‘我在’。”他把玉笛塞进沈砚之手里,笛身的刀纹硌着两人交迭的掌心,“像硬饼在,断笛在,你在,我就在。”
沈砚之忽然低头,吻落在林青蘅发间的雾珠上。那里有经年累月的墨香与皂角味,混着湘妃竹的清苦,像极了岁月磨出的暖墨。他想起墨汁里晃过的少年影子,想起护城河里揉碎的血月,原来所有的烽烟与时光,都只是为了让此刻的掌心,能握住这句迟来的“我在”。
“青蘅,”他抱着人,听着对方胸腔里与自己同频的心跳,“以后别刻刀鞘了,手疼。”
林青蘅在他怀里笑出声,震动的胸腔贴着沈砚之的旧伤:“那你也别磨墨了,墨锭太硬。”
“好。”沈砚之摸出怀里的墨玉镇纸,贴在两人交握的手背上,“以后用这镇纸压着宣纸,你吹笛,我听。”
雾气渐渐散去,晨光穿透湘妃竹,在砚台上投下交错的影。林青蘅的笛声再次响起,这次吹的是支完整的曲子,没有江南小调的柔婉,也没有北境民谣的苍凉,只是“你在,我在”的重复,像极了磨墨时单调的沙沙声,却让沈砚之红了眼眶。
更夫敲着“卯时”的梆子走过,声音里带着晨露的湿润。沈砚之看见砚池里的龙脑香墨泛着暖光,墨玉镇纸的血纹与玉笛的红丝线在光中交缠,像极了他们交迭的掌纹——刀的刚劲与笛的柔婉早已熔成一体,在岁月的宣纸上,刻下比“砚暖笛清”更直白的字:
我在,你在,我们在。
而护城河边的柳树上,新落的柳絮正乘着晨光飞舞,像极了当年雁门关城楼上,那面被烽烟染暖的、永不褪色的“靖”字旗。
第12章 烽烟作糖
初夏的阳光透过湘妃竹的缝隙,在砚台上织成金绿相间的格子。林青蘅把最后一片荷花瓣放进墨锭匣,龙脑香混着莲香在空气里发酵,甜得像巷口阿婆新蒸的糯米糕。
“你看,”他举起匣子晃了晃,花瓣在墨锭周围轻轻打转,“这样磨出来的墨,写‘暖’字时会飘香味。”
沈砚之正在院里给新栽的竹苗浇水,闻言回头,水瓢里的水珠落在他银发上,折射出彩虹。他想起去年林青蘅偷偷把桂花塞进砚台,结果墨汁里漂着花瓣,害得他题字时总被蝴蝶追着跑。
“再胡闹,墨锭该发霉了。”他放下水瓢,走到书案前,指腹蹭过林青蘅沾着荷香的指尖,“昨天写的‘砚暖’横幅,被西巷教书先生要走了,说要挂在学堂里。”
林青蘅眼睛一亮,玉笛尾端的红丝线扫过砚台边缘:“真的?他没嫌字歪吗?”
不想错过《烽砚》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