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小章(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砚之,”林青蘅忽然正经起来,擦着砚台的手顿住,“你说以后……我们能去湘水边看看吗?”
沈砚之接过他手里的帕子,替他擦去指尖墨渍。¢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好,”他看着窗外临安的春夜,护城河波光粼粼,“等你刻完刀鞘,我刻完笛子,我们就去。到时候把你的笛、我的刀,都埋在湘妃竹下,让它们也听听……”
听听和平年代的水声,比烽烟更温柔的,岁月的回响。砚池里残留的墨香混着林青蘅发间的皂角味,在春夜里织成张暖网,将两人裹在其中。而远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这次敲的是“太平——”,悠长的尾音里,沈砚之听见自己心跳如鼓,比当年战场上的冲锋号,更让他心安。
第5章 断笛
初夏的雨来得缠绵,淅淅沥沥打在临安家的青瓦上,将窗棂染成一片朦胧的湿意。林青蘅趴在书案上刻刀鞘,湘妃竹的碎屑落了满桌,在烛光下泛着淡红的光泽。\b_a!i`m¢a-s/y+.+c·o`m¢他鼻尖沾着点木屑,眉头蹙得紧紧的,手里的刻刀却总在本该走刀的地方顿住。
“又在琢磨怎么把‘破风式’刻成竹节?”沈砚之端着药碗进来,看见他在竹鞘上刻歪的刀纹,忍不住笑出声。
林青蘅头也不抬,拿刻刀戳了戳桌上的碎屑:“你的刀法太凶,竹子吃不消。”他指尖抚过一道深痕,那是模仿沈砚之劈砍时的力道刻的,却把竹料崩出了细缝,“早知道该用檀木……”
“傻。”沈砚之把药碗搁在他手边,伸手替他摘去头发上的木屑,“湘妃竹好,血浸过的竹,能留住刀的魂。”他故意学林青蘅当年的语气,逗得对方耳根又开始泛红。
药碗里是祛疤的金疮膏,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林青蘅盯着碗沿,忽然想起昨日在巷口遇见的老兵。那人缺了条胳膊,却指着沈砚之的背影对旁人说:“当年雁门关,就是这小子背着伤兵跑了三里地,刀鞘上的血厚得能刮下来……”
“砚之,”他忽然开口,声音被雨声浸得发软,“你后悔过吗?”
沈砚之正在收拾刻刀的手顿了顿。.l+a^n¨l_a?n-w-x¢..c~o?m¨窗外的雨忽然大了些,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噼啪”声。他想起三年前向新皇请罪时,殿上的金砖映着自己血污的甲胄,而阶下群臣都在骂他“降将”,只有林青蘅偷偷塞给他一块干净的帕子,帕角绣着半枝未开的梅。
“后悔什么?”他转身时,看见林青蘅正盯着他腕间的旧疤,那是被弓弦勒出的深痕,“后悔没在烽烟里把你这傻小子的断笛扔了?”
林青蘅“噗嗤”笑出声,却又很快抿住唇:“后悔……为了护着我,担下所有罪名。”
雨声忽然静了片刻,只有烛芯燃烧的“滋滋”声。沈砚之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湿凉的风卷着蔷薇香涌进来,吹得林青蘅的发丝微微扬起。“你知道我为什么学磨墨吗?”他忽然说,“因为在北境,血泡开的墨最黑,能盖住战报上的伤亡数字。”
林青蘅握着刻刀的手猛地收紧。他想起沈砚之书案抽屉里锁着的旧战报,每张纸角都磨得发毛,上面用朱砂圈出的地名,如今都成了他们路过的城镇。
“但现在不一样了。”沈砚之转过身,烛火在他眼底映出暖光,“现在磨的龙脑香墨,能画出你笛上的红丝线。”他走到书案前,拿起林青蘅刻废的竹片,上面歪歪扭扭刻着个“蘅”字,“就像这竹片,就算刻坏了,也能当引火柴,暖手。”
林青蘅忽然把脸埋进臂弯,肩膀微微发抖。沈砚之以为他哭了,慌得去拍他背,却听见闷闷的笑声:“你才像引火柴……熏得我眼睛疼。”
雨又小了些,檐水滴答落在院中石盆里。林青蘅抬起头时,眼眶有些红,却抓过沈砚之的手,把刻刀塞进去:“你帮我刻刀纹,我教你吹笛。”他指着竹鞘上未完成的图案,“这里要像风过竹林,不能像砍瓜切菜。”
沈砚之握着刻刀,指尖触到林青蘅掌心的温度。他看着少年人认真比划的样子,忽然想起雁门关破城那日,林青蘅抱着断笛躲在他身后,却用沾满血的手指,在他刀鞘上画了朵歪歪扭扭的梅。
“好。”他低头,刻刀在湘妃竹上轻轻走刀,竹屑落在林青蘅手背上,像极了当年落在他刀上的雪。而林青蘅拿起笛子,凑到唇边,试吹了个音——调子依旧生涩,却比初遇时多了分暖意,混着窗外的雨声和墨香,在春夜里慢慢晕开。
砚台里的残墨还未干透,映着两人交迭的影子。沈砚之刻完最后一道刀纹,看见林青蘅的笛音里,有细碎的光落在竹鞘的血斑上,那些当年以为洗不掉的烽烟痕迹,如今都成了砚池里、磨得最暖的墨。而远处传来卖馄饨的梆子声,在雨夜里拖得悠长,比当年的战鼓更让人安心——原来岁月从不会抹去伤痕,只是将它们磨成了光,让握刀的手能画出温柔,持笛的人能听见,和平年代里,比烽烟更长久的,是彼此掌心里的暖。
不想错过《烽砚》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