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残阳如血,败军入营(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腊月的风,像淬了冰的刀子,刮过豫西起伏的荒原。白马书院 已发布嶵薪彰结残阳挣扎着,在西边灰暗的地平线上泼下最后一抹猩红,将天地间的一切都染成了一种不祥的、铁锈般的颜色。这红,浸透了泥土,也浸透了刚从直系溃败战场上挣扎出来的于学忠和他的残兵们褴褛的军装。
队伍拖得很长,沉默得可怕。沉重的脚步声、伤兵压抑的呻吟、战马偶尔不安的响鼻,是这片死寂中唯一的声响。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深深的疲惫、麻木和劫后余生的茫然。身上的军装沾满了泥泞、血污,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武器大多残缺不全,有的丢了枪,只剩一把刺刀别在腰上;有的拄着步枪当拐杖,步履蹒跚。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血腥和绝望的气息。
于学忠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的枣骝马在之前的激战中腿部受了伤,此刻一瘸一拐,马背上驮着两个重伤昏迷的士兵。他自己的左臂用撕下的衣襟草草包扎着,渗出的血迹已经凝固发黑。那张年轻却已显出刚毅轮廓的脸上,此刻布满尘土,嘴唇干裂,只有那双深邃的眼睛,依旧锐利地扫视着前方和四周,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危险。
“孝侯兄!”一个嘶哑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于学忠回头,见是同在吴佩孚麾下效力的营长张彪,他的帽子丢了,脸上被硝烟熏得漆黑,军装被弹片划开几道口子,露出里面冻得发紫的皮肉。“这…这他娘的败得太惨了!吴大帅…吴大帅他…”张彪的声音带着哭腔,后面的话哽在喉咙里,说不下去。
于学忠勒住马,等张彪踉跄着赶上来。他拍了拍张彪的肩膀,动作沉稳,试图传递一丝力量。“张营长,留得青山在。弟兄们能活着撤下来,就是万幸。~5¨2,s′h?u.c*h,e^n¨g`.+c`o′m¨”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周围士兵的耳中,“前面就是冯焕章(冯玉祥字)将军的防区了。打起精神来,别让西北军的弟兄看轻了咱们直系的爷们儿!”
他口中的“冯焕章将军”,正是如今占据河南、实力雄厚的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败退之际,冯玉祥的西北军是他们唯一能投奔的、相对可靠的势力。这个消息,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在死气沉沉的队伍里激起了一点涟漪。士兵们下意识地挺了挺佝偻的脊背,脚步似乎也沉重了几分。
终于,在一片被枯黄蒿草包围的洼地边缘,几座简陋却规模不小的营盘出现在视野中。营盘外围是深壕和鹿砦,木制的了望塔上,哨兵裹着厚实的棉袄,警惕地注视着他们这支狼狈不堪的队伍。营门上方,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旁边一面稍小的旗帜上,赫然绣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几个大字。旗帜虽然被风沙侵蚀得有些褪色,但那股刚正凛然之气,却扑面而来。
“站住!哪部分的?口令!”了望塔上的哨兵厉声喝问,声音在空旷的荒野上传得很远。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他们。
于学忠翻身下马,示意队伍停下。他整了整衣领,尽管那衣领早已破损不堪,然后昂首走到营门前开阔处,朗声道:“我们是原吴玉帅(吴佩孚字子玉)麾下第三师第七旅的弟兄!本人于学忠,职任营长。战场失利,部队溃散,特来投奔冯总司令,请求收容!请代为通禀!”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不卑不亢。
营门内一阵短暂的骚动。!萝,拉!晓,税! ¨毋`错*内\容¢很快,一个身材魁梧、面皮黝黑、穿着西北军土黄色棉军装的军官在几个卫兵簇拥下走了出来。他目光如电,在于学忠和他身后的残兵身上扫视了一圈,眉头紧锁,显然对他们这副狼狈相极为不满。
“于学忠?”那军官瓮声瓮气地开口,带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就是那个在长辛店带着几十号人硬顶了奉军骑兵半个时辰的于营长?”他上下打量着于学忠,眼神里的审视意味更浓了。
“正是卑职。”于学忠挺直腰板。
“哼,败军之将,有何面目言勇?”军官冷哼一声,语气刻薄,“吴子玉用兵如神,手下竟也如此不堪一击?看你们这模样,怕是连枪都拿不稳了吧?”
这话像鞭子一样抽在直系残兵的脸上。张彪气得脸色发白,手按在了腰间的驳壳枪柄上。几个伤兵也挣扎着抬起头,眼中喷出怒火。队伍里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
于学忠眼神一凝,抬手制止了身后的躁动。他迎着那军官的目光,声音依旧沉稳:“战场胜负,兵家常事。吴大帅用兵自有深意,非我等末将可妄加揣度。今日我等溃败至此,非为苟且偷生,实为保存有用之身,以待他日雪耻,再报国仇!冯总司令‘誓死救国’之训言,我等亦深为敬服。若贵军容不下我等败兵,于某即刻带弟兄们离开便是,绝不强求!”他这番话,既点明了败因非全在士兵,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骨气,最后一句更是绵里藏针。
魁梧军官显然没料到于学忠如此硬气且条理分明,一时语塞。他盯着于学忠看了几秒,似乎在重新评估这个年轻人。就在这时,营门内传来一个洪亮而沉稳的声音:
“好一个‘保存有用之身,以待他日雪耻’!于营长,说得好!”
随着话音,一个身材异常高大、肩宽背厚、穿着同样简朴棉军装的中年军人走了出来。他方脸阔口,浓眉大眼,皮肤黝黑粗糙,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走路时沉稳如山的步伐和那股子扑面而来的、朴实无华却又极具压迫感的威严。他身后跟着几名军官和卫士,刚才那个出言不逊的魁梧军官立刻恭敬地退到一旁。
来人正是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
冯玉祥走到营门口,目光直接落在挺身而立的于学忠身上。那目光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冯总司令!”于学忠和身后的直系官兵下意识地立正行礼。于学忠心中也是一凛,冯玉祥亲自出迎,这待遇出乎他的意料。
冯玉祥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于学忠身后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士兵们,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几步走到一个靠坐在同伴身上、腹部裹着渗血绷带的年轻士兵面前,那士兵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冻得发紫,眼神已经有些涣散。
“伤这么重?”冯玉祥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明显的痛心。他蹲下身,不顾地上的泥泞和血污,伸出粗糙的大手,轻轻碰了碰士兵额头滚烫的皮肤,又小心地查看了一下那简陋的绷带。
“报告…总司令…没事…”士兵挣扎着想站起来,却牵动了伤口,痛得倒吸一口冷气。
“别动!”冯玉祥按住他,回头厉声喝道:“王医官!死哪去了?快!把咱们最好的金疮药拿来!再烧热水!要滚开的!把这些受伤的弟兄们立刻抬到医护所去!快!手脚都麻利点!”他的命令如同连珠炮,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几个穿着白大褂、背着药箱的军医和护兵立刻从营里跑出来,七手八脚地开始小心搬运重伤员。冯玉祥看着被抬走的士兵,脸色凝重,他站起身,对着身后一名军官沉声道:“传我的令:腾出两个干燥暖和的帐篷,烧上炭盆!伙房立刻熬姜汤,煮热粥!给这些刚到的弟兄们暖暖身子,填填肚子!把咱们的备用棉袄、绑腿都拿出来!快!”
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西北军的士兵们行动起来,效率很高。很快,热腾腾的姜汤和米粥被端了过来,干净的备用棉衣、棉鞋也分发下来。于学忠和他的手下看着这一切,感受着营地里迅速升腾起的暖意,紧绷的神经和冻僵的身体一点点松弛下来,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暖流。这与他们刚刚经历的溃败和冰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冯玉祥这才重新看向于学忠,眼神复杂。“于营长,你刚才的话,我在里面都听到了。败了,不丢人。丢人的是丢了志气,丢了骨头!”他指了指营门上“誓死救国”的旗帜,“我冯焕章这里,收的是有志气、有骨头打鬼子的兵!先带弟兄们安顿下来,治伤、吃饭、休息。今晚,你到我帐中来,咱们好好聊聊。”
说完,他重重地拍了拍于学忠的肩膀,那力量沉甸甸的,带着一种厚重的认可。然后,他不再多言,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回营中,魁梧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营房深处。
于学忠站在原地,感受着肩膀上残留的力道,望着冯玉祥消失的方向,又回头看看正在被西北军士兵们搀扶、照顾、分发食物的手下弟兄,心中百感交集。这位以治军严苛、作风简朴甚至有些“古怪”着称的“基督将军”,第一次见面,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在他心中刻下了极深的印记。那是一种混杂着敬佩、疑惑和强烈好奇的复杂情绪。
不想错过《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