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章(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砚台要刻什么纹?”铁匠递过凿子,火星溅在砚台毛坯上。,齐^盛-暁?税?蛧¨ `已_发?布_最_歆?璋+截·
沈砚之握着凿子顿了顿,想起林青蘅前几日在书案上画的草图:砚池要凿成湘妃竹节的形状,砚堂刻半块硬饼的纹路,砚背还要嵌一缕红丝线。他低头在砚台上走凿,铁屑簌簌落在围裙上,渐渐显出歪扭的刀痕——那是模仿林青蘅刻刀鞘时的生涩手感。
傍晚回家时,桂花瓣落满了砚台的凿痕。林青蘅正蹲在院里给新栽的湘妃竹浇水,听见脚步声回头,手里的水瓢“咚”地掉在地上。“你去打铁了?”他冲过来抓住沈砚之的手,看见掌心磨出的新茧,“手都红了!”
沈砚之把砚台藏在身后,故意板着脸:“路过铁匠铺,看人家打菜刀顺手……”话没说完,砚台就被林青蘅抢了去。月光透过桂树洒下来,照亮砚台上刻的半块硬饼——饼心凹下去的地方,还嵌着点晒干的糯米糕碎屑,是上次从湘水带回来的。-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你……”林青蘅的声音忽然发颤,指尖抚过砚背嵌着的红丝线,那是他束发用的旧穗子,如今被锻打成细条,像道凝固的血痕。
“嫌丑就扔了。”沈砚之嘴上硬,耳朵却悄悄红了。他看见林青蘅蹲在地上,把砚台抱在怀里,肩膀微微发抖,还以为是刻坏了,却听见闷闷的笑声:“饼上还该刻道牙印,像我当年啃的那样。”
桂雨忽然密了些,打在湘妃竹上沙沙作响。沈砚之蹲下来,替他挡住落进领口的花瓣,指腹蹭过他后颈的旧疤——那是流矢擦过的痕迹,现在摸上去像块温润的墨玉。“下次刻牙印,”他低声说,“再刻上你吹笛时,震落的桂花。”
林青蘅猛地抬头,眼里映着月光和烛火,亮得像湘水的晨雾。他忽然跳起来往屋里跑,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个木盒。打开看,是支新刻的玉笛,笛身上用银丝嵌着刀纹,笛尾系着的红丝在线,坠着块磨圆的鹅卵石——正是当年在湘水边刻的“砚蘅”石。?艘^嗖·暁`说^徃¢ ¨埂*欣?最,全`
“玉笛配铁砚,”林青蘅把笛子塞进沈砚之手里,“你磨墨时,我就吹《捣练子》给你听。”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桂花香,“去年冬天你说梦话,喊着‘烽烟起’,我吹这支曲子,你就不发抖了。”
沈砚之握着玉笛,凉意从指尖渗进心里,却又被掌心的温度焐暖。他想起那些被噩梦惊醒的夜,林青蘅总是不点灯,只借着窗缝月光吹笛,笛声像块软布,轻轻擦去他掌心里的血腥味。
“砚之,”林青蘅忽然指着砚台的竹节纹,“你说这砚池能养金鱼吗?像湘水的那样。”
“傻话,”沈砚之敲了敲他额头,却转身去屋里拿鱼食,“明天就去买,要红的,像你笛上的丝线。”
桂雨渐渐停了,院里积了层碎金似的花瓣。林青蘅把砚台摆在石桌上,月光落进砚池,映出两人交迭的影子——一个掌心有握刀的茧,一个指尖有持笛的痕,而砚台里嵌着的红丝线,在夜色里泛着暖光,像极了当年地窖里,那半块硬饼掰开来时,中间最软的芯。
后来几年,临安的百姓都记得西街有对怪夫妻:刀客磨墨时总把墨锭捏碎,乐师吹笛时会在调子里藏刀风。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砚台里的红丝线是如何吸饱了岁月的暖,玉笛上的刀纹又怎样接住了桂雨的甜——那些烽火里刻下的伤疤,终究成了和平年代里,最温润的砚石和最清亮的笛音。
当的沈砚之坐在院中的湘妃竹下磨墨时,总能看见林青蘅抱着玉笛打盹,白发间落着桂花瓣,像极了当年落在他刀上的雪。而砚池里的金鱼游过红丝线,搅碎的月光里,依稀能看见两个少年在烽烟中相护的影子——一个递过硬饼,一个握住断笛,把所有的血与火,都磨成了砚台里,化不开的、属于彼此的暖。
更夫敲着“安寝”的梆子走过时,林青蘅的笛声忽然响起,碎音里带着老年的沙哑,却依旧能让沈砚之握墨的手顿住。他看着砚台里晃荡的月影,忽然明白,所谓地老天荒,不过是用伤痕做砚,以相守为墨,在时光的宣纸上,把烽烟写成暖,把岁月写成砚暖笛清的,一生。
第9章 刻砚
暮春的临安城飘起柳絮时,沈砚之在市集上撞见了北境来的货商。木箱里滚出颗墨玉镇纸,上面天然的血纹恰似雁门关的残阳。他摩挲着镇纸上的纹路,忽然想起林青蘅总说他掌心的疤像墨滴,而此刻这颗墨玉,倒像是从他掌心里剜出来的碎片。
“这玉……”货商搓着手,“是从旧城墙砖缝里抠出来的,听说当年雁门关打仗时,有位刀客把血嵌进了砖里。”
沈砚之猛地抬头,指腹蹭过镇纸边缘——那里果然有道极浅的刻痕,是当年他用匕首在城砖上刻“砚”字时留下的。柳絮落在镇纸上,像极了落在刀鞘上的雪,而他忽然想起,林青蘅的玉笛里还藏着半片烽烟里的笛膜,至今吹起来仍带着北境风沙的粗粝。
不想错过《烽砚》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