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江南风卷残云(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解放战争第六章:横扫江南 风卷残云
随着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折损大半。?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然而,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妄图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以“和谈”为幌子拖延时间,企图在江南重整旗鼓,实现其“划江而治”的幻梦。但历史的大势不可阻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早已厉兵秣马,决心乘胜追击,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强渡长江,倾覆旧朝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彻底暴露其假和谈、真备战的本质。当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一声令下,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江面上,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长江之上,夜色深沉。解放军战士们乘坐着木船,在波涛中奋勇前行。!x\4~5!z?w...c′o¢m/他们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向着南岸挺进。尽管国民党军在长江沿线布置了防线,试图凭借炮火阻止解放军渡江,但解放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在中路,陈赓所率的第四兵团,冲破国民党军的阻拦,成功登陆。东路,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主力,突破江阴至芜湖段防线,撕开了敌人的防御网。西路,刘伯承指挥的第二野战军部队,也顺利突破敌人的封锁,踏上南岸土地。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总统府的红旗高高飘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解放军入城后,纪律严明,与南京百姓秋毫无犯,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二、乘胜东进,解放上海
解放南京后,解放军马不停蹄,第三野战军主力沿沪宁铁路东进,直指上海。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国民党在此部署了汤恩伯指挥的20万重兵,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企图顽抗到底。~1/7/k^a^n¢w·e?n~x,u¨e..~c·o′m/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城市破坏和民众伤亡,解放军进行了周密准备。5月12日,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解放军采取“钳击吴淞,断敌退路”的战术,从两翼迂回包围上海。战斗中,国民党军依托复杂工事和高楼大厦进行抵抗。解放军战士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逐街逐巷推进。
在月浦等地的战斗中,双方有过激烈交锋。解放军战士们充分发挥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战术,逐步突破敌人防线。5月27日,上海解放。解放军入城后,严守纪律,许多战士露宿街头,这种秋毫无犯的作风赢得了上海市民的高度赞誉。
三、进军浙赣,截断退路
与此同时,第二野战军向浙赣线进军。部队克服道路崎岖、天气多变等困难,日夜兼程。在进军过程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金华、衢州等地展开战斗,成功歼灭大量敌人,控制了浙赣线。这一战略行动,切断了国民党军南逃的重要通道,为后续进军福建、江西等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挺进西南,荡涤残敌
在解放东南沿海地区的同时,解放军开始谋划进军大西南。大西南地形复杂,国民党军胡宗南、宋希濂等部妄图凭借山川险阻负隅顽抗。
1949年11月,刘邓大军兵分三路进军大西南。北路,贺龙指挥的第十八兵团在秦岭地区佯攻,牵制胡宗南部主力;中路和南路,第二野战军主力迅速向贵州、四川挺进。中路部队在杨勇指挥下,快速突破防线,占领贵阳后直逼重庆。南路部队在陈赓率领下,迂回穿插,切断国民党军南逃云南的退路。
在进军过程中,解放军积极开展政治工作,争取到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国民党军将领起义。12月27日,成都解放,标志着大西南地区基本解放。
五、伟大胜利,历史新篇
从渡江战役到解放大西南,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之势横扫江南,歼灭国民党军150余万人,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基础。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人民群众踊跃支前,为解放军提供物资、情报等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坚实后盾。
同时,解放战争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军事战略和指挥才能。从战略决战到战略追击,中共中央和前线将领们高瞻远瞩,因势利导,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纪律严明的精神风貌,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解放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向世界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
不想错过《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