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完结(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草莽英雄到帝国君主的转变。*6_妖~墈.书\罔′ ,唔?错·内¨容!当我们意识到这种转变是伴随着争夺天下的残酷厮杀一道完
成的时候,理解朱元璋此后的所有表现,就应该不是特别困难了。
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大体算是“ 自奉甚俭”,或许可以列入中国历史上最为克勤克俭
的那一类帝王之中。
陈友谅垮台后,有人将他用过的一个饰满金宝珠玉的镂金床送到朱元璋面前。和当年
宋太祖赵匡胤打碎后蜀国君孟昶那七宝马桶一样,明太祖朱元璋也当即将这镂金床打碎。
有一个侍臣在边上拍马屁,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贵而侈,乃其败亡之因。”朱元璋大
不以为然,曰:“难道富贵了就可以骄侈吗?若有此心,富贵也保不住。戒慎戒惧地抑止骄
奢淫逸,还怕做不好呢,何况放纵自己。”
据说,朱元璋曾经多次放声大哭,起因都是因为于锦衣玉食之际,想起了父母吃糠咽
菜的悲惨时日。?s.y!w′x¢s¨.!c!o+m-阴历九月十八是他的生日,按皇朝传统,皇帝的生日是为万寿节。照帝国
仪礼制度,此日百官需在正殿举行朝贺,逢皇帝心情舒畅,还可以大吃一顿。朱元璋连续
十多年拒绝行此典礼,大约不完全出自矫情。(七)
八、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他肯定透彻地知道,只有农村安静,整个国家才会祥和。任何
与农民过不去的举动,都可以看作与朱家天下过不去。
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务俾农尽力畎亩,士笃于仁义,商贾以通有无,工技
专于艺业。”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务必要让农民尽心尽力地耕种土地;文人士大夫全心
全意地奉行仁义道德;商人好好做买卖流通货物;工匠专心致志地提高自己的技艺。
粗粗看去,这种将国民划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令他们“各安其生”的理念毫
无新鲜之处,在中国至少已经通行了两千年。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当朱元璋将自己对此
的理解与理想灌注其中,再用战争年代形成的自信、威望与如今帝王的权势予以强力推行
时,事情立即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其影响所及,令此后六百年间的中国具有了大不同
于以往世代的特色。¨x*s\c_m?s_w·.?c^o·m+
我们知道,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治国之道,今天人们不停谈到
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则早就是我国历朝历代国家治理中的重中之重。
至于“无农不稳”、“有粮不慌”之类当代治国智慧,根本就是普通的生活常识。在正常人的
知识范围内,不按常识办事,大体只有两种可能,不是弱智,就是变态。朱元璋在上述问
题上均曾经做出过极其富有创意的发挥。这些发挥,许多都称得上前无古人。其别出心裁
之处,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对于农民给予深切同情与关爱的事例极多,显示出此人对于解决当时的“三农”
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帝国建立之初的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五年,免征各地农民赋税的文
告与诏令称得上连篇累牍。与此相关联,在各种场合的谈话、文告、诏令和对子孙教育中,
朱元璋也曾无数次地表现了缓解农民疾苦的努力。由此判断,很难得出此人在这个问题上
不真诚的结论。
此外,朱元璋制定的徭役制度相当先进,其核心,大体上是根据家财田产的多寡确定
承担劳役的多少———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甚至不出。颇有些当代税收累进制的味道。致
使今天还有学者盛赞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公平世道。
如果说帝国之初实行的计丁授田、移民屯垦、奖励生产、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之类在
其他朝代也曾经实行过的话,朱元璋则把自己指导下的乡村建设推到了极致,在某种时刻,
会令人油然想起那遥远世代的梦想,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
来的田园诗般优美的理想画卷。
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肯定相当透彻地了解,对于农民来说,官吏们的欺压鱼
肉有多么可怕、多么如狼似虎。如果说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民朱元璋曾经亲身领受过各级
官吏的厉害的话,那么如今作为拥有四海的天子,他应该更加透彻地知道,只有农村安静,
整个国家才会祥和。任何与农民过不去的举动,都可以看作是与他———朱家天子和朱家
天下过不去。
可能就是基于此种认识,朱元璋才制定了那个著名的严禁官吏下乡、允许捉拿扰民官
吏的政策。
这条世界历史上都很罕见的政策,确曾在当时得到过相当坚决的贯彻执行。
在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诰续编》“民拿下乡官吏第十八”中,朱元璋还向全国通报表
彰了“如诰擒恶受赏”的常熟县农民陈寿六。
江苏省常熟县的这位农民,率领自己的弟弟与外甥 3 人,捆绑了“害民甚众”的县吏顾
不想错过《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