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耀武扬威的护民军团(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杨平在战车上接见了从沙河南岸回来的周田(军刺小队成员)。~e~z?k/s,w·.?n~e^t*
周田向杨平汇报:“禀报都督,目前何曼、黄邵均在郾县附近,各有3000余青壮。
刘辟部3000余人,由其族弟刘武率领,同样在郾县附近驻扎。目前,三部近万人并无异常。
另外,在沙河以北,我等已探查到3个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大型坞堡。”
旋即,他递上一块木牍,说道:“位置与行军路线,属下已经标好。”
杨平示意周田在战车上稍事休息,自己看着木板上的简易地图:
地图上有两道弯弯曲曲向东南的线,上边的是颍河,下边的是沙河。颍河上有一个点,那是临颍县;沙河南边也有一个点,那是郾县(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在这中间,被周田画了一个不规则的“之”字形,由3个点连接,上面分别标注了“邓、田、张”,这应该就是他所说的3个坞堡。
杨平在心中默默估算:从临颍县到郾县,直线距离约为60里。如果走这个“之”字形路线,距离将会提到100里以上。
本来,如果护民军团快速行军,今晚天黑之前就能渡过沙河,在郾县与黄邵、何曼等部会师;
若是绕路攻击这3个坞堡,则要到明天下午才能到达郾县。
权衡利弊后,杨平命令传令兵到前面通知教导旅向西南方转向,同时命令在身旁的周田前去带路。
实际上,杨平思考后发现,他现在也用不急着回汝南。
他心中暗想:“看一看曹操在汝南给自己安排了什么样的‘惊喜’。”
在他潜意识里,如果刘辟这些流寇一个个的归附自己,自己还真得费老大劲安置他们;
如果他们反叛,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拾掉他们,吞并他们的部众,安置起来就简单多了(内部的敌人不好对付,但外边的敌人只需要杀就行了,参考一下hg)。-狐/恋¢文′学+ !唔+错!内?容^
而且,杨平急需补充粮食、布匹,最主要是粮食种子——现在已经是3月初,如果种小米、春麦肯定有些晚了,
但杨平知道一种生长期只有3个月、耐旱、耐涝、易于管理的粮食——荞麦(在这个时期被称为“稗麦”)。
这玩意儿口感不好、处理费劲、产量还低,但生长期短。杨平相信,这些地主豪强家里肯定有一定的存量。
事实确实如此。
当教导旅2000余挂着板甲的精锐之兵、和张辽的200骑兵赶到西南方向20多里地外的邓家坞堡时(东汉名将邓禹后人的分支),
邓家家主很识时务地命令族中子弟带着酒肉出坞堡“劳军”。
这倒是护民军团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旅长何冬不敢自作主张,就派骑兵通知了杨平。
等杨平赶到,就见这是一座修得相当坚固的碉堡,不仅院墙更高,根据城垛的宽度,杨平目测其夯土院墙厚度最起码在半丈以上。
但杨平身边的军官们,一个个向杨平建议:“打下这个至少能住3000人的坞堡,到时候里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咱们的了。”——标标准准的强盗式思维。
杨平思考一会儿,决定见一见邓家派出来的代表。
“小老儿邓银,见过杨都督。”这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养尊处优之下,看着极为讨喜。
杨平懒得废话,口吻强硬地说道:“速去通知汝等家主,给吾大军准备五谷(在汉朝时,五谷通常指的是稻、黍、稷、麦、菽)种子各200石,
稗麦、苜蓿、绿豆种子各100石,另奉上麻布500匹、铜钱1000斤。限一个时辰内准备完毕,送出坞堡,本都督帅收到后,大军即刻就走。
一个时辰后,若本都督索要之物未到、或以次充好,尔也知晓,本都督一旦攻破坞堡,邓家嫡脉子弟一个不留!快去准备。?躌~4~看`书· -追+最¢薪′璋?結.”
邓银没想到这位少年杨都督如此直接,同时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杨平要的这点东西,简直不值一提。
于是他行了个礼,急忙转身,跑向坞堡墙前,被吊篮吊了上去。
邓家家主是邓银的族侄,听闻杨平索要之物,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此乃小事也!”
立刻命庄客、子弟将杨平索要之物运出去。
家主的儿子邓甫,正值年少冲动的年龄,不满地问道:“父亲,我家庄客、仆从可守墙者近2000人,且我邓家坞堡坚固非常,何必如此惧怕那杨平小儿?”
邓家家主直直走上前来,给这个蠢儿子来了一耳光,失望至极地说道:“汝个蠢货!家族生存容不得尔一味逞强!”
说罢,也不理这个蠢儿子,立刻带着家中管事,到粮仓挑选五谷种子,以及杨平索要的稗麦、苜蓿等种子。
从杨平所要的东西,邓家家主判断,杨平那里是缺少种子,于是把家中收藏的约200余石荞麦种子、大量稗苜蓿种子,以及将近200石绿豆,让手下全部装车或用担子挑了出去。
在城墙上见过杨平部队的整齐度,当时邓家家主就知道打不过这支强军,果断派人服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他整理好物资送出高墙后,时间已过将近一个时辰。
而杨平的部队也在其家门外开始了午餐。
整支部队警戒的、吃饭的,竟然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还是那位邓银,指挥着数百庄客将杨平索要的物资送了出来。
杨平随即安排工程营前去接手。
不断有声音传来:
“禀报都督,粟米质量上佳。”
“禀报都督,豆质量上佳。”
“禀报都督,稗麦质量上佳,且数量加倍。”
人……
一项项的报告,让杨平很满意,脸上略微露出笑容。
邓银见状,立马让身后数名家仆推着一辆大车过来,说道:“杨都督,这是家主的一点心意——锦缎十匹、酢酒十瓮、腊肉200斤。”
杨平毫不客气地连车带物一同收下。
等钟矛和齐峰两人前来禀报:“铜钱、粮食、布匹数量均有超出,都已妥善装车。”
杨平看了看已经收拾好行装的队伍,对邓银说道:“告诉尔家家主,本都督乃信守承诺之人。
既然尔等识时务,本都督就不打扰了。”
说完,命战车上的通讯兵吹响出发号角。
各支部队迅速列队严整,踏着整齐的步伐,高唱《护民军团行军曲》,缓缓南下。
听着这激昂的歌曲,再看那支耀武扬威的队伍,站在城门楼子上的邓家家主一脸庆幸:“如此强军,连兵强马壮的曹操都能在野战中击败,自家果断服软,总算是没步入魏家、郑家和陈家的后尘!”
杨平的大军下午又行进了30多里,稍微绕道,在晚上攻破了田家的庄园。
原因是田家家主可没有邓家家主那么识时务,根本就没派出使者交涉。
对于这种不懂礼数的家伙,杨平毫不犹豫,直接命令何冬带着教导旅,在各支工程部队配合下,发动了标准式破墙战术:
50多部双弓床弩射出200余支特制破墙弩箭,
50多部经过调整改良的投石机砸出两轮石块后,就将那一段距离超过20步的夯土墙砸塌。
密集如蝗的箭矢,迅速向缺口两侧进行覆盖式射击。
等教导旅的士兵们穿着板甲、列着阵型从缺口冲入田家坞堡后,战斗就没有任何悬念,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
何冬在战后汇报中报告:“我军仅仅阵亡7人,都是被田家坞堡内的歹毒机关从背后所伤。”
同样的操作,不需要杨平亲自动手——田家嫡脉子弟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田家坞堡内的近2000普通人,派出大量太平民团团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示,愿意跟着大军南下的,过了沙河以后就会给他们分土地。
在明晃晃的刀枪威慑下,没有一人敢说不跟大军南下。
这一晚,战斗部队除少量值班人员,其他全在休息,
而工程营和后勤部队则加紧加班,利用田家庄园内一切可利用的物资打造运输工具。
等天亮以后,竟然也将田家坞堡内4000多石粮食(春耕种下了大量种子,所以粮食数量有所减少)、大量铜钱铁器、布匹全部装车。
旋即,杨平命令何仪带领第一师和近卫旅,带着这些物资,径直向东南方的郾城县赶去,
而自己则带着教导旅以及张辽的200骑兵,前去攻击东部20多里外的张家坞堡。
张家在听闻昨天邓家和田家的不同结局后,等杨平赶到时,人家已经在邓家的“孝敬”上,增加了两成,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坞堡前100多步,并且,运输工具都给准备齐全了。
张家家主亲自带着一帮门客等候在此,见到杨平大军,直接行礼,报上送上物资的数量。
杨平命手下检查后,发现确实都是好东西,数量也对,难得地对着张家家主拱手一礼,说道:“此方地界,以后会是温侯的辖地,汝等如此识时务,当可安全无虞也。
温侯军中少粮……言尽于此,告辞。”
杨平也就提示了一句,但张家家主那可是人精,立马反应过来,当天就去和有些姻亲关系的邓家家主商量,每家又奉上1000石粮草,送到临颍县城的吕布军营里。
后来吕布劫掠颍川世家,邓家和张家确实没遭劫掠——这就是后话了。
杨平带着2000多大军,转头直接南下,到中午时,已经在沙河以北十里处,与扎营午休的何仪大军会师了。
在平原上,十里地的距离,人只要站在高处,就能看清楚这支庞大队伍的轮廓。
所以,当杨平回到临时扎起的中军大帐时,就见到了两个意料之中的人。
喜欢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不想错过《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