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59章 南下前的准备

第59章 南下前的准备(1/1)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好书推荐:

从西门进城后,杨平就让这些今天跟他往返了120多里的护卫们先去休息。¨齐^盛^暁`税·王* _追*嶵.辛*章^踕/

虽然来回路上,这些亲卫们能够轮流上车休息,但这么远距离的折腾,还是让这些人感觉疲惫,领了杨平的命令后,与前来交接的一个大队的护卫交接任务以后,就列队回营去了。

杨平则带着这队护卫,来到了城南的武器作坊。

此时的武器作坊里,已经没有热火朝天的景象:

就在今天下午,当最后一炉合金被炼出来以后,梁锤带着徒弟们,对着两座高炉摆上贡品,进行了祭拜后,趁着炉内高温,十几位穿着全副铠甲的士兵将冰冷的井水不断地泼向了两座土高炉。

瞬间,两座高炉便冒起了白烟。等到白烟散尽,两座高炉已经变得脆弱不堪,几大锤下去就彻底坍塌了。

在天黑之前,两个重锤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随后被工程营的士兵们拆了下来。

两个巨大的磨盘,被士兵们用凿子破开、成了一块块十来斤重的擂石,随后便被各支器械团瓜分了。

两个巨大的铁块,按照要求给放置在了两辆板车上。(这两块200多斤重的圆柱形铁锤,可是费了老大劲儿才造出来的。)

杨平来到这里时,梁锤已经带着徒弟们做好了收尾工作,整个大院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护民军团司马齐峰和梁锤一起向杨平做了总结汇报:

"报告都督,在26天的生产中,我们先后炼制超13万斤铁(版梁之战缴获的曹军铠甲、武器,有几万斤铁,全部被回炉重练了),

共生产了1.2万余顶头盔、8000个三棱枪头、8000余副铠甲、4000余把斩鬼刀(护民军团士兵对抗战大刀的称呼)、

2000余个卜字戟头,另有十多万个箭头以及矛头。"

齐峰仔仔细细地报出了,杨平交代的特殊工具以及工兵铲、工兵锹等改良的装备数量。

这些装备足够把一万二千人武装到超出这个时代的水平。

齐峰汇报完毕后,杨平问道:"齐峰兄弟,我前些天交代的,让你们把这次武器生产工坊的生产经验做书面整理,并对生产中的不足展开讨论,此事进行得如何了?"

齐峰恭敬地回答道:"报告团长,我们组织了太平民团团员,以及所有参与生产的工匠、士兵,展开了数次小规模的小组讨论。·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明天,我们会召开集体讨论,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武器生产流程来,使我们回到汝南后,可以以最快速度建立起我们的武器生产工坊。"

杨平起身,拍了拍这位瘦弱汉子的肩膀,声音中带着赞许:"齐峰兄弟办事,我放心。"

在询问了梁锤一些生产上的事情后,杨平带着齐峰和梁锤,仔细地观察了一遍这座立下大功的武器生产作坊,算是和它做一次告别。

回到县衙的杨平,见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近卫旅斥候大队的大队长冯宁(这位前军刺小队的成员)。

杨平也没有对其进行客套,而是直接命令道:"冯宁兄弟,你即刻带一个小队的斥候出发,沿路向南寻找侯宝队长。

找到后告知他,汝南可能有变,让其注意搜索汝南的情报。"

杨平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判断呢?因为今天下午,他见到了曹操上表吕布为兖州豫州刺史的使者。

杨平从来都是抱着最大的重视去应对曹操的,既然曹操会上表吕布为兖州刺史,想离间自己和吕布,甚至还有点借刀杀人的意味。

那么,曹操肯定能猜得出自己的目标是汝南郡。那他会在汝南给自己安排个什么样的惊喜呢?

杨平把自己带到曹操的视角——现在的汝南郡很纷杂,但主要势力只有两股:

一方是以袁术为代表的军阀势力,另一方是以刘辟等人领导的黄巾军流寇。

结合史料上对刘辟的介绍,杨平猜测曹操肯定会以某种方法拉拢刘辟,或者用利益交换说动袁术。

总之,曹操是不会让自己安稳地回到汝南发展的。

不过杨平也不畏惧,自己手下有1万多经过战阵的精锐之兵。,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无论是刘辟还是袁术,即便是他们两家联合起来,我都有办法收拾了你们!

而且,杨平前段时间已经让亲卫杨虎回到了汝南大营,又因为板梁之战起了警醒之心,让军刺小队的副队长刘凯带着一伍的军刺成员也回到了汝南。

此时再派遣斥候,命令侯宝也关注汝南局势。杨平估计,等自己到达沙河时,汝南的情报就会单方面向自己透明。

接到命令的冯宁也不含糊,告辞后就回到近卫旅的驻地,召集了一队12人的斥候,同样是连夜翻出了南城墙,过颍河向南而去。

送走了冯宁,杨平在县衙二堂接见了在此等候的护民军团司马钟矛和牛壮二人,询问了部队士气、以及关于后天南下的准备工作。

牛壮瓮声瓮气地回答道:"禀报都督,护民军团士气很旺,有违反军纪的,也都被属下按照纪律条令予以惩罚。目前倒是没有严重的违反军纪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平同样给予这位铁面无私的军法司马予以表扬。

钟矛的汇报就比较冗长,但总结下来就是:"我们把能用的材料都用上,总共制造了1600多辆双轮板车,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扁担、竹筐。

除了我们随身携带的,我们此次一共可以运走近5000石粮食,足够保证咱们一万多人吃上一个月。"

三人讨论完南下的后勤事宜后,已经到了深夜子时。

杨平送走二人后,也疲惫地躺到床上睡着了。

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杨平的灵魂穿越过来已经两个多月了,这具瘦弱的身体也经过了两个月科学的营养补充,终于在这晚上让他做了一场十分美妙的梦。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杨平心情很好——终于感觉到这个身体没有废掉,还是有迎风招展的时候。

虽然明天就要南下了,但是今天的例行训练仍然在进行着。临颍城里仍然是一队队穿着“黄金甲”的士兵们在认真地操练。

早饭过后,杨平在县衙大堂内接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护民军团的秘书长张福,一个是后勤营负责分散型工作安排的陈姓老妇人。

杨平时间比较宝贵,也就不和这两人客气了,很直白地问道:"我护民军团明日将会南下汝南郡,不知你二人有何打算?"

头发没剩几根的张福这将近一个月吃的是和杨平一个级别的饭食,此刻脸颊上倒有了些肉,人也精神多了。

他站起身来恭敬地给杨平行礼道:"老朽张福,愿留于军中为都督效力。"

陈姓老妇人也起身行礼道:"老妇人陈兰,愿为都督效力。"

杨平示意二人坐下,然后说道:"既然愿意留下效力,你二人可将各自来历报上。"

张福缓缓地说道:"老朽乃临颍县土生土长之人,出生商贾之家。

只是后来家中得罪了权贵,一夜之间便落魄下来,老朽也远走他乡。

去年之时,老朽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自感时日无多,本想叶落归根,方于年前回到临颍县城。

却见县城内萧条至极,就连往日的权贵也不知迁到何处。

等死之人蒙都督看中,愿留于都督军中效微薄之力,愿有生之年能得见太平盛世。"

说罢,再次起身行礼。

杨平这次起身扶起张福,任命道:"本都督任命张福为护民军团司务长,归军团司马钟矛领导。"

张福拜谢。

陈兰介绍自己道:"老妇人出生于耕读之家,及笄之年选入宫中。

董卓祸乱洛阳、迁民于长安时,老妇人与相识之人逃出皇宫。

不曾想家中已遭大变,父母兄弟皆惨死于兵乱之中。不得已,嫁于临颍县一老鳏夫。

前年,城中起了时疫,老妇夫君丧命,老妇也险些丧命。病愈后身体极差,只得在城中等死。

守城月余之间,蒙都督赐药,老妇自觉身体康健如初也。

今都督欲南归,老妇孤身一人,愿为都督效力,共建太平盛世。"

说罢,也起身行礼。

杨平倒是恪守这个时代的礼仪,只是伸手虚扶,然后慎重地问道:"可否告知本都督,你陈家遭遇之兵灾,是何人所为?"

陈兰像是明白杨平的意思,直接回答道:"非是黄巾军所为,乃是孙坚、孙文台攻打洛阳时,袁公路少其粮草,发兵劫掠,致我家人数十口惨死。"

杨平轻叹一声:这个没有自保能力的小家族,在乱兵看来那就是肥肉。

旋即,杨平任命陈兰为护民军团司务长,归军团司马齐峰领导。

陈兰道谢后,杨平问道:"原临颍城中937名居民,有多少愿意随我护民军团南下汝南郡?"

陈兰回答道:"禀报都督,这一月时间去世了11人,剩余的所有人都愿意随都督南下。"

杨平对此一点都不会感觉到奇怪:临颍城里这900多人,算是被这个时代抛弃了,都是在等死,活一天算一天。护民军团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以及活下去的物资。

好死不如赖活着,既然跟着护民军团走就能活下去,那为什么不跟着呢?

送走这两人以后,杨平感觉自己这算是捡到宝了:一个经商多年而且在外地逃命的老商人,一个在皇宫里待过十几年的老宫女。

张福到后勤处,能够发挥他精于算计的本事,陈兰到工程营,可以发挥她的组织能力,将一些琐碎的工作交给普通民众进行粗加工。

正在思考的杨平被张和打断了,张和向杨平报告说,司马齐峰召开的武器制造总结大会,人员已经到齐,请杨平过去主持。

于是,杨平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城南参加这个有20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

会议刚刚结束,杨平就赶到县衙北侧的医疗营,参加由军团司马钟矛和100多位半路出家的医务人员(主要是屠夫和兽医)召开的医疗研讨会。

这场会议结束后,杨平又去参加了何仪组织的第一师训练成果汇报。

总之,三月初四这天上午,杨平忙得脚不沾地。

这才理解到,为什么古代甚至现代都很少有人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就他这一万多人,大大小小各种事项,都能繁杂到让人头疼的地步,

更不用说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大兵团指挥了!

喜欢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不想错过《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弱水三千,吾要一缸 我 妖精 受气包[穿书] 一梦三世 怀崽300年间我在魔界恃肚横行 我做的菜巨无敌好吃[系统] 虫族之上将 张灯结彩 刀光默影 救赎美强惨反派[穿书] 我是孩子他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