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第七章
北疆探亲 金四虎濒危求助
野生有灵 郝知青奇特回城
红旗公社敖杆大队知识青年陆续回城,使没有被抽调的知青心里承受很大压力。知青们想回城、家里人盼回城,已经是众所周知了。就连农村的干部、社员群众大都愿意让城里学生早日回家。不愿意让知青们回城的只能说是个例。男知青小郝经历几次城里抽调知青回城都没能如愿,他几乎失掉回城信心。谁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竟然没有做任何努力,奇迹般的回城了。
小郝父亲没有正式工作单位,母亲家务,亲戚朋友也都是普通老百姓。想指望他们帮助回城,连门儿都没有。小郝心里是想回城,他知道自己的客观条件有欠缺,也就放松自己的主观努力。思想上不要求进步,干活上很是一般。他从不讨好上级领导,更谈不上请客送礼。和知青点长的关系也处的平平常常。谁要是有事情找他,他该去还去,可干啥事从来没有主动过。属于不拨拉不转那种性格。
就拿这回上山采石头来说吧。别人抡完大锤,到装车的时候,虽然刚放下大锤,因为装完车就要回家了,还是跟着装车。可他不装,自认为刚干完活儿,谁愿意干谁干吧。点长郑方同喊他两遍,他才滞滞扭扭地起身装车。就他这样的个人表现,要是选举回城,谁能选他呢?
去年秋天割高梁,一人拿八条垅。社员们抡起镰刀,紧挨地皮下镰刀,在高梁秸杆下数第一个结的上面把高梁割断,茬子留的很短。可小郝割的八条垅,与众不同。茬子高出挺大一块,好像羊群里的骆驼。别人割高梁时大弯腰,尽量把茬子降低,把高梁秸杆留长。他割高梁不怎么弯腰,直着腰下镰刀,茬子的高度都快到膝盖了。
队长告诉他割高梁不要留茬太高,他还挺纳闷,就跟队长说:“这高梁秸杆和茬子,不都是烧火的材料吗?谁占多大比例没有啥关系吧。”他这话给队长说的直发愣,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在一旁干活的老社员笑着对他说:“小郝,你说的那个不行,高梁杆留的越长越好,它不光是用来烧火,盖房子、编炕席、扎篱笆都得用它,有长的谁都不愿意用短的。”小郝这才不吱声了。
小郝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办啥事儿都非常有耐心,也非常专注。还特别喜欢虫虫鸟鸟等野生动物。夏天,知青们和社员一起去南山坡铲棉花地。棉花地上端就是杂草丛生的树林了。树林里有很多鸟儿昆虫。各种叫声此伏彼起,特别是蝈蝈的叫声连成一片,几乎没有间歇。你刚唱罢我登场,有间歇也听不出来。
蝈蝈这种昆虫与蚂蚱有所不同,它通身翠绿,两只眼睛凸起,两根触须高高竖立。身材短小,肚子挺大。雄性的身后还拖着一根细长、坚硬的尾巴。几乎看不出它有翅膀,两扇圆圆的透明体镶嵌在带有硬壳的脖颈后面,像马鞍子似的,靠它震动发出声响。这只限于雌性,雄性不会发声。
还有一种跟它类似的昆虫,但有翅膀,叫声也很大,叫的断断续续不好听。人们管它叫“三叫驴”。蝈蝈的叫声细腻、清脆、绵长,深受人们喜爱。大家休息的时候,小郝上山捉蝈蝈,扑腾老半天,捉了一只带尾巴的,社员一看,告诉他这只不会叫唤。他放生之后又去捉了一只没有尾巴的。这时候休息结束,开始干活了。蝈蝈没有地方放,放衣袋里怕跑了。他把单帽摘下来,在缝线处用牙齿咬了一个小口,把蝈蝈放进去。挂在树上,跟大家铲地去了。
收工后回到知青点。他找来柳树枝条,把树皮去掉,自己编了一个笼子,把蝈蝈放进去。每天清晨起来采摘带露水的西葫芦花或者窝瓜花喂蝈蝈。可一连几天都没有听到蝈蝈的叫声。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他把蝈蝈带上,放在树丛里,仍然不叫唤。有经验的青年社员拿过笼子仔细观看,大笑一阵后说:“你这蝈蝈白养了,叫不了啦。它那小翅膀让你给整劈了,咋叫啊?放了吧。”
小郝捕捉蝈蝈的时候水平欠佳,弄坏翅膀很有可能。但他不甘心。认为蝈蝈翅膀慢慢能长好,就一直饲养。夏天很快就过去,秋天的到来宣告各种花朵的凋谢。小郝想方设法寻找喂蝈蝈的食物。后来连苞米面大饼子渣都用上了,蝈蝈始终没有叫唤。一直到入冬,蝈蝈的生命结束,他都没有把这只蝈蝈扔掉。
冬天的来临预示农活结束。都说要消除“猫冬”思想,在农村你不“猫冬”确实没有啥活儿可干。往地里送土粪,用不了几个人,春节前就能完成任务。社员们只能放假。知青们跟社员一样,放假回家过年。小郝回家后接到叔叔给他家里来的一封信,让他动了心思,准备今年春节不在家里过了,到叔叔那里过年去。
小郝的叔叔是黑龙江紧靠边境一个小城市林业工人,是当兵转业分配到那里去的。多年没有回家乡,很是想念家里亲人。信中特别提到小郝,想让他到黑龙江住些日子。小郝在家里正觉得无聊,愁着没有地方寻取开心,有这样好机会岂能放过。他都没有等到过完年,就坐火车来到黑龙江。
叔叔赶着马爬犁去火车站接他。在火车上,车窗玻璃蒙着厚厚的冰霜,看不见沿途景色风光,刚一下车把他吓了一跳。没有想到北疆冬天竟是这般风景。皑皑白雪彻底改变建筑物和道路的原来面貌,一抹色的全都是白色。大雪连树木都不肯放过,统统给披上银装。马路上压实了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人们出门上马路就象登上一个大台阶。
马路上很少看到汽车、马车等带轮子的交通工具,多见雪爬犁来回穿梭。人们穿戴那叫一个厚实。大棉袄、二棉裤根本不上数,皮衣、皮裤,狗皮棉帽毡疙瘩、皮手闷子才是正宗。就小郝穿戴那点衣冠,零下四十来度的气温,没用几分钟就冻个
不想错过《回城那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