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童稚显才智(1)(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太阳从中天滑了下去,慵懒地斜倚在半空,看着棉絮般的白云在自己脚下荡来荡去。
石万里在天河墟卖了柴,像往常一样到米铺买了几斤米,往回家的路上走。
当他走到村南边,忽然,一只灰色的野兔,跛着腿从他面前的草丛哀叫着逃出来,拼命往村边山坡上奔逃。
接着,一只棕色皮毛的狐狸躜动四蹄,衔尾追赶。
眼看这受伤野兔难逃劫数,一种悲悯之感在石万里心底油然而生。
他持着挑柴用的竹竿,顺山坡追了上去。
上到坡顶,见野兔被狐狸咬住了尾巴,发出凄厉的挣扎叫声。
石万里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大喝一声,举起竹竿,猛打在狐狸的身边。
狐狸大惊,嘴巴松开,急急奔逃,窜进左边灌木丛,逃之天天。
野兔回首望了望这救命恩人,然后,拖着受伤的身躯,一蹦一跳,逃进两尺高的草丛中去。
石万里上到坡顶,山风吹来,似有朗书之声。他举目远眺,见山上树木葱茏,鸟雀欢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顶。
那是什么地方?好奇心驱使石万里沿着小道,上山而去。
注定石万里与二太公的私塾有缘,他这么一上去,就潜移默化地化解了两家多年的积怨,走上了一条与儒家相牵的道路。
穿过小树林,一间像是学堂、又不是学堂赫然入目:青灰色的墙壁被风雨剥蚀得斑斑驳驳,墙脚下泛起了一层深绿色的青苔。
他刚走近墙壁前,听到从里面传出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他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站在墙壁外面听起来。
此时,二太公正在教他的曾外孙子梁兆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三字经。
二太公姓石,名秀俊,是石德天爷爷石秀清的哥哥,以前因石秀清遭劫匪绑票救援来迟,致使胞弟石秀清丧身劫匪枪口之下,加上后来分家产不公等原因,造成两家亲人积怨愈深……从此,两家便成了冤家,老死不相往来。
石万里这不听尤自可,这一听,竟听上了瘾。
二太公行“儒家”师表,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近段日子,教梁兆中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国文”经典;还教孙子兵法、少林武功……
二太公是村中的老学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双全,但凡村里及邻近村有天聪而未入学的小孩,家长送来求学的,他都乐意施教。
他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石万里自那次在墙外偷听上了瘾后,每天卖了柴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来到这里,站在墙外面偷听。
其实,石万里在外面偷听,二太公早已发觉,只是不忍心点破而又坏了他无能为力交“拜师费、请拜师酒”的规距,还有两家结下的仇怨还未解。
这一天,石万里和往日一样,卖了柴后赶来私垫外面偷听二太公讲课。
听着,听着,突然一阵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二太公动了恻隐之心,叫梁兆中去把在墙外面偷听的石万里叫进来。
二太公叫石万里坐下后,考他这段时间向梁兆中传授过的“儒家”思想、“国文”经典之类的知识。
石万里听后,内心“格登”一跳,心想:难道自己隔墙偷听的事被他发现了?
为慎重起见,石万里耍起小聪明,假装糊涂地摸着脑袋回答:“二太公,您问的“儒家”思想、“国文”经典之类的知识,我未学过,乍懂啊!”
其实,他的小聪明又怎么能瞒得过二太公呢!
只见二太公把惊堂木一拍:“把手伸到教台上,把我刚才教中娃子的《训蒙幼学诗》背诵一遍,每背漏一句,就罚打一下惊堂木!”
听到二太公如此一说,他暗自庆幸起来。
二太公要罚,意思就是默认了他这个入门弟子和曾孙子了。
于是乎,他把他的过目不忘和听后不忘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效仿着二太公的举止神态,抑、扬、顿、挫,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训蒙幼学诗》背诵了一遍:
天子重贤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二太公听完后,浑身轰然一震。
想不到这个与自己的曾外孙子年纪差不多的曾孙,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其天赋不在他曾外孙之下。
这可是孔圣人儒家思想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核心精髓呀!二太公隐隐地感到自己的曾孙子将来必成大器。
这么多年来,在他的私塾里,二太公所教的学生之中,除了自己的曾外孙子梁兆中,可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如此聪慧的人。
如今,站在眼前这个自己更亲的曾孙子,一见面就不同凡响,可见他宿具慧根,心湖底处自有更为不凡的潜质。
经此一个照面,二太公打心中对这个曾孙子产生了喜欢之情。
但他深知自己在曾孙面前每一个表情的分量都会引起的后果,故此,并没有将这种想法表露出来。
二太公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在外面听了多长时间了?”
他真诚地望着二太公说:“有三个月了。”
二太公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老实的。”
他诚恳地说:“请二太公开恩,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二太公试探地:“你为何喜欢学文呢?”
他坦言相告:“我妈常常对我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二太公是方沿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几次想送我到二太公这里,又怕……”
“唉……”二太公长叹了一声后,追问:“你每天站在墙外听得如此入迷,这是何故?”
他双手往外一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总之,自从听了您教阿中念的诗文后,我每天就会忍不住地跑到这里来听。”
“啊,看来你跟我们儒家有说不清的缘分。”二太公扬起手中的经书,递到他的面前,问,“你站在墙外听了三个月,你知道这是什么经文吗?”
他见蓝色的经书上,竖直印着的几行篆字犹如龙盘蛇曲,便如实回答:“二太公,我……没有人教过我,故此不识字。”
二太公颇为疑惑:“你不识字,却对念书有如此兴趣?”
小万里:“是呀。”
二太公双眼紧盯着他:“我教授的诗文,你听得懂吗?”
他随口而答:“这些诗文很容易记,但我不大懂。”
不想错过《养殖帝国》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